形态描述
形态特征 稚仔的胴部圆锥形,胴背具7、8个稀疏排列的卵形色素斑,头部具5、6个紧靠排列的大卵形色素斑,无柄腕和触腕背面具2、3个卵形色素斑;胴腹具20多个卵形色素斑,漏斗、眼胞、无柄腕和触腕腹面具2、3个卵形色素斑。眼胞发光器4、5个,大小略等。胴长达6、7毫米的个体,胴腹出现3、4个发光器,眼胞发光器增至7、8个。每边肉鳍略呈卵形,分列于胴部后端,约为胴长的五分之一。第1、2、3对无柄腕长度相近,第4对腕很短,仅约为其他无柄腕长度的三分之一,但胴长超过3、4毫米的个体,4对无柄腕的长度相近,腕吸盘2行;触腕约为无柄腕长度的2倍,触腕穗不膨大,具4行吸盘。
成体胴部圆锥形,较瘦狭,后端尖;身体各部的背腹面具很多不规则的色素块斑,腹面者相对较小。眼胞背面前方各生有3个大小相近的发光器,眼胞腹面生有7、8个大小不等的发光器,两边对称分布;胴腹具5个发光器,2大3小o每边肉鳍略呈椭圆形,分别于胴后中后方两侧,约为胴长的二分之一强。无柄腕长度相近,第1-第3对腕上具2行钩,第4对腕上具几个钩;触腕约为无柄腕长度的2倍,触腕穗不膨大,具4行吸盘,穗的后部有2个发光器。已知雄体的最大胴长为1 7毫米,雌体的最大胴长为20毫米。
标本测量O(稚仔)
胴长:1.5 -7毫米。
成体胴部圆锥形,较瘦狭,后端尖;身体各部的背腹面具很多不规则的色素块斑,腹面者相对较小。眼胞背面前方各生有3个大小相近的发光器,眼胞腹面生有7、8个大小不等的发光器,两边对称分布;胴腹具5个发光器,2大3小o每边肉鳍略呈椭圆形,分别于胴后中后方两侧,约为胴长的二分之一强。无柄腕长度相近,第1-第3对腕上具2行钩,第4对腕上具几个钩;触腕约为无柄腕长度的2倍,触腕穗不膨大,具4行吸盘,穗的后部有2个发光器。已知雄体的最大胴长为1 7毫米,雌体的最大胴长为20毫米。
标本测量O(稚仔)
胴长:1.5 -7毫米。
生物学
生物学特性 稚仔多生活于50-200米的水层中,我们的标本主要由90-200米至表层的浮游生物垂直拖网采获。成体通常栖居较深,可达250-300米,最深的垂直分布记录为2,500米。
国外分布
日本的相模湾以南,苏拉威西岛,澳大利亚东部,新西兰的北岛,加里福尼亚,加拉帕戈斯群岛,阿根廷东南和南端,印度南端,非洲南端,加勒比海,巴哈马群岛,百慕大群岛,加那利群岛,马德拉群岛,亚速尔群岛,地中海。
国内分布